歌喉讚的人聲魅力:什麼是阿卡貝拉?

「A cappella 阿卡貝拉」原文為義大利文,翻譯成英語是「in chapel」,中文為「在聖堂中」的意思。在中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,教堂中發展出只有人聲演唱,不加入任何樂器演奏的樂曲表現方式。在時代的演變過程中,不同時期的阿卡貝拉音樂也展現出不同的樣貌。

現代阿卡貝拉

來到現代的阿卡貝拉,歌手除了「肉聲」演唱之外,還可以運用麥克風、音響、音控台等現代設備。阿卡貝拉不再只是多部合唱,更可以模仿各種樂器的聲音,其中最常見的就是「人聲打擊 (Vocal Percussion)」,在樂曲中使用口技模仿爵士鼓或其他打擊樂器的聲音,而這樣的演唱組合也常被稱為「人聲樂團」。

台灣阿卡貝拉的沿革

早期的台灣流行樂壇也不乏運用阿卡貝拉編寫流行樂曲的例子,1993年張雨生的《無知的歲月》,1998年辛曉琪的《可愛的玫瑰花》都是使用阿卡貝拉方式呈現的經典作品。

自2002年左右開始,「神秘失控人聲樂團」與「歐開合唱團」等團體陸續活絡起台灣的阿卡貝拉生態,到了2020年的現在,從學生團到職業團,台灣已有許多活躍中的阿卡貝拉團體。

還沒接觸過阿卡貝拉音樂的讀者,推薦《歌喉讚》系列電影給你!(第三集目前可在Netflix上收看。)2012年上映的《歌喉讚》運用了大量阿卡貝拉元素,整部電影中的音樂沒有使用到任何樂器,都是由純人聲所演唱出來的,電影上映後引發了一股全球的阿卡貝拉熱潮呢。接下來的文章,將會帶大家一起探索純人聲的魔力唷!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