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一、何謂真音、假音?
一般來說,比較常用來區分真音、假音的方式,是透過「音色」來區分。真音聽起來比較紮實有力,假音則聽起來相對無力,因爲音色上有所差異,所以有真假音之分。多數人在高音較容易發出「假音」,原因與胸聲、頭聲的概念有關。
胸聲是平常說話時使用的聲帶振動模式(聲帶較厚的範圍在振動),因此,只要平常有在說話,或多或少可以訓練到胸聲的聲帶閉合;頭聲則是歡呼時會使用的聲帶振動模式(聲帶只有邊緣薄薄的範圍在振動),與胸聲相比,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太多機會可以大量歡呼,因此許多人唱到頭聲的音域時,聲帶較容易閉合不佳而導致氣音較多,此時音色聽起來自然就變得比較虛而無力,聽覺上就像平常所說的「假音」,例如下方片段中的「再見」二字:
換句話說,如果透過正確練習,讓唱歌時聲區轉換正確,且同時維持良好的聲帶閉合,從低音唱到高音就能如下方片段一樣,一路使用「真音(紮實有力的音色)」來演唱囉!
以上兩個片段中的高音都是「頭聲」(聲帶只有邊緣振動),差別在於前者是聲帶閉合不好、音色較虛的頭聲,也因為從低音到高音音色有明顯差異,聽覺上會有真假音的區別;後者則是聲帶有閉合好的頭聲,且音色與低音一樣紮實有力,此時聽起來就會是真音一路唱到高音。
二、若將「頭聲」稱為「假音」,會有什麼問題嗎?
歌唱界中,除了以音色紮實程度區分真假音之外,部分歌手與老師習慣將胸聲稱為真音、將頭聲定義為假音,這樣的定義沒有絕對的對錯,只是使用習慣的差異。但練唱時如果以這樣的名詞做分類,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:
1. 有些歌手會誤以為只要唱到高音(頭聲的音域),就要按照「假音」字面上的意思,唱出「假假的聲音」,而不小心讓聲帶鬆開、氣音過多,練不出心中所想的「真音唱高音(紮實的高音)」。
2. 有些歌手因為想用「真音(跟低音一樣紮實的聲音)」唱高音,不小心變成使用胸聲(聲帶較厚的範圍在振動)硬撐著往高音唱,此時就如同想將吉他最粗的弦轉到極端緊繃來彈高音,當然怎麼唱都會覺得很吃力,高音的音域也難以拓展。
因此,在練唱時我們不傾向以「真音、假音」的名詞分類來溝通,以避免因為字面上的意思而造成練習上的不精準。